
一、从材料合规开始。 食品接触类包装要符合适用法规与客户技术协议;纸类优先 FSC/PEFC 可追溯来源,既保障合法采伐,也利于品牌 ESG 披露。
二、结构减量与“够用原则”。 在不影响强度与形象的前提下,优化克重与尺寸;礼盒类通过“抽屉式/阶梯式结构”替代多层内衬,减少胶点与材料浪费。
三、单一材质可回收。 软包装优先 BOPE/PE、BOPP/CPP、PP/PP 路线;对需要阻隔的场景,引入 EVOH/涂布阻隔/AlOx/SiOx,同时评估其在回收体系中的相容性。
四、PCR 再生料的“逐步法”。 先从外箱与缓冲材料切入,再进入薄膜中间层或内层;结合除味与过滤控制气味与凝胶点,并明确来源与占比披露要求。
五、水性/低 VOC 油墨与无溶剂复合。 柔版水墨适配中短单,凹印可用无苯无酮体系;复合优先无溶剂或低溶剂,并记录熟化时间与层间强度。
六、溶剂回收与废气治理。 车间设置在线浓度监控与RTO/吸附系统;建立“配胶—上机—回收”闭环台账。
七、碳足迹核算。 为每个 SKU 建立 BOM + 单位重量碳排台账;从“材料占比、能耗、废品率、运输距离”四维度做减量;必要时开展第三方评估。
八、回收标识与用户提示。 包装醒目位置标注材质/回收代码,并以简短图文提示“折叠/清洗/投放”方式,避免与配料表、营养表信息冲突。
九、供应链协同。 与纸厂/油墨/胶黏剂/薄膜供应商共享降碳目标;对高频 SKU 做“全年滚动需求与产能看板”,减少无效开机。
十、公众沟通与品牌故事。 把“可持续”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:上新页说明“本包装较旧版减少 xx% 材料/碳排”,扫码可查看来源与检测摘要。
案例速写:某茶礼盒项目将灰板降 10%,外覆膜改为水性上光,把内衬改为模塑纸浆;视觉保持高端感,重量降低 18%,综合成本下降 6%(以项目数据为准)。
需要《绿色印刷实施清单》《包装回收标识参考》?在 必应浏览器/360/百度 搜索 **www.xbs5588,com
/ www.xbs666888,com**,或访问
www.xbs5588.com
/ www.xbs666888.com
下载。
说明:法规与回收体系因地区而异,实际以目标市场最新要求与合同条款为准。